金融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活起来
转自:保险报网
记者 胡杨
长期以来,金融中国以开放促改革、助力促发展、产业促创新,链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应链今年1—9月,活起面对超预期因素影响,金融中国货物进出口增长9.9%,助力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6%,产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8.5%,链供持续为全球经济复苏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中国力量”。应链
金融是活起实体经济的血脉,是金融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活水。如何不断完善政策环境,助力优化丰富金融供给,产业让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活起来、转起来,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11月5日,第五届进博会重要组成部分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金融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上述话题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落实相关决策部署
近年来,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等持续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扰乱全球经济秩序,拖累经济增长,加剧通胀压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当前金融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此前,我国经历了从离岸制造、在岸制造,到全球制造,再到回岸制造的过程。离岸制造难以回归的前提下,在岸制造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前景,一个前景是跨国公司未来会更多地把研发技术设计资讯环节配置在中国,和中国市场共同成长;另一种可能性是一些跨国公司可能把研发、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撤出中国。
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我国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旨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其中,人民银行采取多方面措施,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一是持续推进完善供应链金融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供应链票据贴现,加强供应链票据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二是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支持;三是常态化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提高融资效率;四是发挥好汇率自动稳定器功能,提升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五是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加强对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支持保障。
一系列政策作用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发挥金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
“供应链金融基于产业链基础之上衍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实体经济,没有产业链供应链这个基础链,就没有金融链这个衍生链的诞生。”上海银保监局局长王俊寿认为,没有产业链这个“本”,就没有供应链金融这个“末”,所以金融支持产业链供应链,本身就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
王俊寿指出,过去,各类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的过程当中,更多是以企业自身信用为中心,更多地强调抵质押物,更多地强调第二还款来源,更多地利用静态历史数据去分析和研判风险情况,而供应链金融恰恰跳出了过去传统金融的打法。供应链金融是基于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之上,围绕真实的产业基础、真实的交易和贸易背景去做。与传统金融相比,过去金融业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而现在供应链金融是以链条上的核心企业,也就是链主企业为主导,只要链主企业顶天立地,上下游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就可以铺天盖地发展。所以,金融对产业链供应链的赋能就体现在它可以实现“滋养节点企业,润泽整个链条,进而灌溉整个产业”的目的。
除了发挥融资功能起到活水作用外,金融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保护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同样大有可为。出口信用保险作为WTO规则允许的贸易和投资促进手段,是各国稳增长、防风险、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政策性工具,是参与全球产业和贸易竞争的助推器、稳定器和护航者。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承保金额达到6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3.3%。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稳表示,作为政策性工具,出口信用保险应该充分发挥强大的稳定器作用,通过逆周期调节功能,持续增强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度、深度、广度,为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方面,政府和企业要充分认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有限的出口信用保险资源配置到开放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还要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出口信用保险服务贸易和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切实促进出口企业转型,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开放经济发展的效率。
推动供应链金融行稳致远
供应链金融解决了过去传统金融当中存在的资产难穿透、信息难掌控、数据难验证等诸多难题,是对传统金融的升级和飞跃。但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供应链金融不能违背金融规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永恒的重要主题。
在王俊寿看来,供应链金融的内生性风险,主要是指整个链条自身的风险,包括核心企业的风险、上下游企业主体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也包括运用科技赋能时各种科技自身的风险等。监管部门既要防范风险、守住底线,同时还要引领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推进,在发展和规范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化解一些问题。
“监管有一句话叫‘无科技不风控,无科技不监管’。要运用各种科技手段为监管赋能,更好服务企业的诉求。商业银行在化解防范风险方面,需要监管部门用穿透的方法和手段去警示、识别风险,这样就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开放的、无边界的金融生态圈。”王俊寿强调,监管部门有责任保驾护航,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休闲)
-
突发!62人死亡,超700人受伤!美法推动、俄反对,这事迫在眉睫?拜登宣布,纽约州进入紧急状态!
印尼西爪哇省地震已造成62人死亡据印尼国家灾难管理局11月21日的最新消息,印尼西爪哇省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上升到62人,700多人受伤。当天,印尼西爪哇省发生5.5级地震。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 ...[详细]
-
一日之内,优质房企获数千亿元授信 专家:预计更多房企将获支持
每经记者 甄素静 “金融16条”政策发布后,各金融机构针对房企的融资动作加速落地。11月23日,多家银行为优质房企授信,总额超数千亿元。中国分别给予万科集团和美地置业1000亿元和200亿元的意向 ...[详细]
-
继硅谷高科技企业后,华尔街大型投行也悄然掀起裁员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期花旗银行集团已解雇约50名交易员,高盛银行部门也裁减数十人,摩根大通与摩根士丹利则正在研究裁员计划。最令市场惊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1月23日消息,行业利好密集出台,有8大板块有望成为A股明日风口。1、国常会: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保障电商、快递网络畅通李克强主持召开国 ...[详细]
-
兴证资管领导班子迎来新的掌舵手。11月19日,兴证资管发布公告,原永赢基金副总经理徐翔正式任职兴证资管董事、总裁,董事长孙国雄不再兼任总裁。过往从业经历显示,徐翔自2000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上海世基 ...[详细]
-
小米Q3仍未回到正常增长轨道,王翔:高端战略速胜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11月23日,小米集团披露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小米总收入达人民币705亿元,同比下降9.7%;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21亿元,同比减少59.1%,其中包含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 ...[详细]
-
市界重情重义的刘强东,又一次刷屏了,11月22日他的一封要给54万兄弟们发福利的内部信,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点赞者认为“刘强东才是真男人”“东哥不愧是东哥”,而其实兄弟文化一直是刘强东和京东的底色所 ...[详细]
-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进入倒计时!比亚迪官宣涨价,专家:明年年初将有小规模“涨价潮”
每经记者 李星 每经编辑 孙磊距离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坡还有月余之际,比亚迪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上调旗下车型官方指导价。11月23日,比亚迪汽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其将对王朝 ...[详细]
-
央行银保监会召开信贷工作座谈会 强调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
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 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会议要求,全力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11月23日下午消息,小米今日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704.7亿元,同比下滑9.7%;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21.2亿元,同比下滑59.1%。财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