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科创联合攻关办法发布 上海大都市圈还有更明确目标
为推动“科创+产业”进一步发展,长角长三角公布了联合攻关计划。科创
10月10日,联合《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试行)(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攻关更明提出面向国家和长三角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办法标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布推动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等。上海市圈
对于支持方向,大都主要是确目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长角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科创聚焦2~3年可取得突破,联合且需要跨区域协同解决的攻关更明创新需求,分批布局、办法标协同攻关。发布
2021年,长三角地区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数和金额均超过四地获批总量的75%。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统计评价研究室副主任张宓之博士对第一财经表示,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国家战略区域正在加速发力。从全国重要战略区域研发投入来看,长三角地区表现突出,三省一市研发投入总额达到8422.2亿元,占全国比重高达30%。
而在产业分工方面,根据张宓之课题组的研究,“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制造业分工差异逐步优化。随着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的不断深化以及产业链整体向高附加值攀升,长三角创新驱动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联合攻关怎么做
在今年8月末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期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发布《长三角科技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等政策文件,上述公布的方案则从20条具体内容落实了如何做。
方案明确在需求发布、供需对接、储备入库上,三省一市都将联合出动。
例如,三省一市科技厅(委)联合发布年度长三角联合攻关需求,面向国内外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征集解决方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应积极推动创新资源跨区域跨领域配置,响应企业需求,提出解决方案。通过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以及各省市相关的平台,扩大供需对接渠道。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去年揭牌,正打造一个面向长三角区域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集创新资源、研发载体和产业需求于一体,形成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的协同创新网络,推进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
中心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介绍,自中心运行以来,他们已通过共建企业联创中心,征集龙头企业的真实需求,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由企业出资支持技术研发,遴选企业认可的愿意出资的技术供给方,推动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与产业技术突破。目前,该中心已与224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了联合创新中心。“今年计划在上海建设20多家,未来国创中心将与长三角区域1000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联创中心。”
长三角联合攻关哪些项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此前公布的《2022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首批揭榜任务清单》,发现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领域各有十个项目,需求方投入资金超过7亿元,其中对外揭榜资金超过1.6亿元。
上海大都市圈怎么做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第四年,在科创、产业协同方面,三省一市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近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联合公布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下称《规划》)。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了上海及其太湖周边、沿江沿海两翼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共9个城市。《规划》提出,以携手共建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为总目标,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都市圈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全球领先多元知识集群,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体系,完善优化都市圈产业创新机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与这份《规划》基本同步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也在科技集群的排名上和往年有了细微差别。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2022年度报告中,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指标中国首次拥有与美国一样多的顶级科技集群,各为21个。中国有三大科技创新集群跻身前十名,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第二),北京(第三),上海-苏州排名第六,超过了日本的大阪-神户-京都(第七)和美国的波士顿-剑桥(第八)。
与过去几年“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不同的是,今年上海-苏州两个城市成为了一个科技集群,在去年的“最佳科技集群”中,上海的排名为第八,苏州在第63,苏州今年的加入也提升和巩固了此前的排名。
“上海比上一年度提升2位。这体现了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上海及周边地区创新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余晨说。余晨介绍,上海排名的提升与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有关。2021年,上海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4830件,同比增长35.75%。一个地区的PCT专利申请量,是表征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指标。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来,这一指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除了区域科创协同提升,《规划》同时也指出了“基础科研要素优势明显,但创新转化明显不足”的问题。比如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高等院校等方面,上海和苏州两市合计占比均在60%~80%之间,而湖州、嘉兴、舟山等城市则相对缺乏。同时,都市圈的创新转化能力总体偏低。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认为,上海大都市圈内充满自由流动的创新要素,最关键的是做好动能接力、产业接续、空间接应这三篇大文章。上海作为最大的“加油站”,要使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得以便利化流通,让兄弟城市通过上海“下海”和“出海”,让创新要素“流”起来,造就科技创新节点,使节点之间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进而组建起覆盖长三角领域的创新网络,拼接出符合总体利益的最优版图。
《规划》明确,上海将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方向,重点突破基础材料、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难点,实现从量到质的突破。苏锡常在现有基础科研方向上进一步强化,而目前科研实力较弱的城市或节点,如宁波、南通、嘉兴、湖州等地,着力探索新的科技方向,在一些细分领域中形成创新集群,实现与城市能级相匹配的创新实力。
(责任编辑:时尚)
-
把握趋势挖掘潜力 机构投资者与优质公司共成长 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专业投资机构持股占比提升:从10年前的15%左右提升到目前20%至25%的水平。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外资、私募和保险合计占比超过90%。核心资产 ...[详细]
-
CEO薪酬近9亿!艾美疫苗赴港IPO:产品毛利率高达91.4%,去年巨亏超6亿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时间财经 港交所官网显示,近期,号称“国内最大的全产业链民营疫苗公司”的艾美疫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艾美疫苗”)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高盛 ...[详细]
-
央行: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财联社4月14日电,中国人民银行今日14日)召开2022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政策发力适 ...[详细]
-
交通运输部:对于持有《通行证》跨省份进出涉疫地区车辆保障顺畅通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4月14日发布全力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要求,涉疫地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所在地的省级交通专班,要按照国办发明电〔2022〕3号文部署要求,根据 ...[详细]
-
界面新闻连续第六年发布CEO系列榜单,在继承去年的基础上做了适当扩充。科技行业CEO榜单是‘界面新闻2022年度超级CEO’系列的子榜单之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是一 ...[详细]
-
上海吸引人才再出招:在临港新片区重点支持单位工作满3个月或6个月即可买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韶葵 实习生王佳琦 上海报道在苏州、南京之后,新片区也称“临港新城”)也出手优化调控政策了。4月1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优化调整临港新片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作为东原深耕昆明的升级之作,东原印1905叠墅样板及示范区即将于4月16日精彩绽放,届时,这一万众期待的院墅项目将正式亮相,引领昆明未来人居生活 ...[详细]
-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当地时间4月13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记者会上表示,美印双方在本周举行的“2+2”部长级会谈中并没有谈到人权问题。他特别提到,印度也会对美国等国家的人权状况提出自己观点,并会 ...[详细]
-
中新网11月23日电 23日,央行网站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做好房地产项目并购金融 ...[详细]
-
大框架已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4月10日发布。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