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亏损390亿、销售额降幅超70%,华夏幸福债务重组仍旧压力重重
节后开市首日,去年受一行两会发声支持房地产金融工作的亏损影响,A股房地产板块反弹翻红,亿销截至当日收盘,售额涨幅达10%触及涨停。降幅旧压
华夏幸福(600340.SH)节前曾发布了2021年年报,超华从数据来看,夏幸去年陷入流动性危机、福债忙于债务重组的组仍重华夏幸福,营收、力重现金流、去年员工规模等多项指标均大幅下滑,亏损甚至出现近400亿的亿销亏损。
公告显示,售额2021年,降幅旧压华夏幸福实现营业收入431.81亿元,同比下降57.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0.3亿元,同比下降1164.79%;实现销售额281.68亿元,同比下降70.0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46亿,最近3年经持续为负。
截至2021年底,华夏幸福总资产约为4409亿,较2020年减少9.78%,同时,其负债也有所上升,最终资产负债率为94.6%,较2020年同期增长13.31%。其中,货币资金余额144亿元,同比下滑46.51%,主要系经营回款及新增融资大幅下降所致。
据了解,华夏幸福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北方总部负责产业新城及相关业务,包括产业园及孔雀城住宅项目,南方总部负责商业地产及相关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其中,产业新城业务作为为主要营收来源,占2021年总营收超99%,也是亏损的主要因素。受相关投资缩减、相关服务费收入大幅下降、产业项目结算资源大幅减少等影响,其产业新城业务板块2021年亏损378.9亿。
产业新城业务线本就具有投资金额大、业务周期长、业务环节复杂的特点,十分依赖各地招商环境及自身现金流情况,在近几年于全国加快扩张的同时,回款速度缓慢且金额大幅减少,“入不敷出”成为其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
今年1月29日,华夏幸福在预告业绩时表示,2021年度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对应计提金额增加,是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上交所因此对其下发问询函,要求说明主要客户近三年回款情况。
根据华夏幸福4月29日对问询函的回复,其产业新城2019年、2020年、2021年回款分别为264亿元、216亿元及132亿元,2020年降幅18.18%,2021年降幅为38.89%,且回款数额仅为2019年的50%。
目前,华夏幸福在积极推动产业新城的复工复产,但在公司流动性紧张及收缩产业新城园区投资的情况下,部分产业新城的业务发展将受到进一步影响。
南方总部的商业地产板块同样未有起色,实现营收仅9790万,同时成本为8.1亿,最终也为亏损状态。目前,华夏幸福商业板块主要包括5个商办综合体项目,其中,哈尔滨、南京及武汉两个项目的配套住宅部分正常施工,但商办部分进展缓慢且销售进入冰冻期。
另外,华夏幸福于广州白鹅潭项目,由于地价逾期未缴清,土地已被政府收回。华夏幸福称,公司正与政府积极沟通,收回扣除定金外的剩余已付地价款。
华夏幸福强调的复工复产,也较少提及商业板块,其在年报中表示,销售回款无法覆盖商业地产项目的未付地价及开发成本,公司采取有保有压策略,调整开发节奏,对已销售住宅保交付,对商业物业力争维持开业计划,对写字楼物业能缓则缓。
实际上,商业板块资产或许是华夏幸福“断腕求生”将要舍弃的部分。去年9月30日华夏幸福披露将对2192亿元金融债务进行重组,资产及业务重组后,华夏幸福将保留孔雀城住宅业务、部分产业新城业务、物业管理业务及其他业务,其中并未点明将保留商业板块。
今年4月初,南方总部总裁吴向东辞职,但并未离职,将继续华夏幸福南方总部工作,并继续协助公司承担必要的债务重组工作,可能将涉及商业板块资产包处理问题。
目前,华夏幸福的债务重组计划仍在推行,截至4月底,其实现债务重组金额共计1061.87亿元,相应减免债务利息、豁免罚息94.01亿元。其中,在资产出售方面,华夏幸福已完成丰台和国际业务部分地产项目公司股权,以及两个产业新城出售于国企的转让协议签署。
除债务重组外,华夏幸福去年进行了裁员、降薪、调整经营方式等一系列降费增效措施。据年报披露,2021年度,华夏幸福人员规模降幅为51%(不含物业),2021年公司整体计入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28.59亿,同比下降13%,其中产业新城及相关业务24.33亿元,同比下降19%。
华夏幸福表示,2021年四季度公司管理费用已体现一部分压降成效,后续年度还将持续改善。今年一季度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5%,其中职工薪酬同比下降41%。
受上述流动性风险化解取得阶段性成果及降费增效影响,华夏幸福今年业绩开始企稳回正,公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华夏幸福实现营业收入41.82亿元,同比减少47.39%;净利润27.7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2亿元。
虽然业绩有所回暖,但未完全走出流动性危机的华夏幸福但仍然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其表示,将在继续推动债务重组计划、保障公司可持续经营的同时,立足于园区运营、产业招商等核心能力,主动谋划战略调整,实现从重资产模式向轻重结合模式的转型。
(责任编辑:焦点)
-
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5030万吨 旺季收购进度已超八成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31日 第 13 版)本报北京8月30日电 记者杜海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截至8月2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5030万吨,同比增加80万吨 ...[详细]
-
冷清!多只基金首发募集规模不足2000万,有发起式基金95%以上的份额靠公司自掏腰包!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2022年以来,市场赚钱效应的缺失,发行失败的新基金已有10只,延长募集期的基金名单不断增加。新基金发行到底有多冷清?于4月29日成立的华泰紫金 ...[详细]
-
韩国互联网巨头Kakao周三报告称,一季度净利润飙升450%,从上年同期的2398.7亿韩元增至1.321万亿韩元约10.5亿美元),主要由于出售韩国一家加密货币交易所运营商部分股权带来的一次性收益。 ...[详细]
-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孙兴维、韩松峰)全军采购行业政策法规宣传贯彻活动近期全面展开。“采购工作要注重解决重程序、轻结果,重审批、轻监管等现象,把该管的管严管住、应放的按责放权,努力做到事前把关、事中控制 ...[详细]
-
2023年的复苏是“非典型”复苏2.0。时至年末,多家机构对明年的经济发展作出展望。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回暖,新经济发展或更为亮眼。在21日举办的媒体会上,中金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表示,若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作为水泥行业的“水泥茅”,的前身是宁国水泥厂,诞生时间为1978年,90年代末由于改制变为了海螺水泥,实控人是安徽省国资委,并先后在H股、A股上 ...[详细]
-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澳大利亚中央银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3日宣布上调基准利率,以遏制通货膨胀率猛涨势头。多家外媒解读,这次加息预计将进一步抬高房贷等生活成本,可能给总理斯科特·莫里森谋求连任带来负面影响 ...[详细]
-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从当地时间3日开始召开新一轮货币政策会议,预计将大幅提高利率,以对冲居高不下的通胀。不过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和哈佛大学经济研究员多马什2日联合撰文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当通胀率超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北京商报每逢世界杯,总有人推广世界杯神预测,目的就是让人付费购买他们的竞彩方案,这个套路其实是股市玩剩下的。世界杯如何做到神预测?其实很简 ...[详细]
-
北京时间5日晚,美股周四低开。昨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言论推动的美股反弹迅速失去动力。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为20万高于预期。英央行加息25个基点符合预期。中概股普跌,SEC将80余家中概股列入预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