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高烧!饲料粮供应相对紧张,养殖企业如何应对?
【编者按】
俄乌冲突以来,粮价粮供国际粮价进一步抬升并盘旋高位。高烧印度等国实施出口禁令,饲料加剧国际粮荒预期。应相业何应对国际高粮价从何而来?对紧将持续到何时?对中国影响几何?澎湃新闻采访多位专家学者及相关产业的企业,推出系列报道“粮价高烧”。张养殖企
大豆作为饲料粮是粮价粮供我国进口量最大的粮食品类,国际粮价高位运行也让养殖企业感受到了压力。高烧
一方面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带动了国内饲料价格上涨,饲料另一面猪周期有开启新一轮的应相业何应对迹象但猪价仍处低位,导致养殖企业两头受压。对紧
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张养殖企如何应对成本的粮价粮供上升,保持良性发展?高烧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两家上市猪企,探寻他们的饲料应对举措。
粮价上涨,养殖企业承压
猪企感受到压力了。
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多种外部因素影响,全球原粮价格自去年年初至今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运行。“经过公司测算与去年同期相比,饲料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养殖完全成本的影响超过1元/kg。今年2月份俄乌战争爆发后,进口受到影响导致国内供应趋紧使原料价格大幅上涨。”
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此前表示,“大豆主要用做油脂和饲料的蛋白,猪肉高蛋白就主要来源于大豆或玉米。过去几年我国进口的大豆占全世界销量的比重很大,约一亿吨。因此国家提出要增加大豆的产量,适度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这是保障我国粮食供给最重要的环节。”
新希望六和执行董事长、总裁张明贵也表示,粮食在目前大概有三大类用途,一是自己吃的口粮,第二类是饲料用粮,第三类就是生化用粮。目前我国的口粮基本上是平衡的,未来随着种子技术和系列配套技术的提升,整体安全可控。“但饲料用粮的矛盾较为突出,其中玉米和大豆两个品类的矛盾尤为突出,玉米每年都有一定的缺口,过去几年大豆进口都是一亿吨,去年有所降低也是9000万吨。这两个品类是粮食安全中矛盾集中的两类,缺口较大。”
刘永好指出,伴随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从过去成年人每人每天平均一斤粮食到现在减少到约0.4斤,其他的蛋白和能量来源于肉、蛋、奶,也就是说粮食通过养殖过程变成了更精致、更高级的产品。“肉蛋奶吃的多了,对饲料的需求就增加了,所以最近这两年我们的增量是比较大的。”
对于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刘永好表示,今年由于疫情、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加上全球天气变化,导致的价格上涨较多,另外由于用电、能源价格高企,化肥价格也出现上涨,农业基础供给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带动了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的农作物。“我国大豆进口量最多,大豆价格的上涨带来饲料成本的提高。疫情和国际战乱,对基础供给、供应链的冲击很大。最近粮食价格的上涨,对我们养殖业产生了较大压力。”
2022年2月21日,山东聊城,茌平区冯官屯镇义成畜禽养殖基地,工人在忙着给蛋鸡添加饲料,捡拾鸡蛋、整理装盘鸡蛋。 图
如何应对原料价格上涨?
针对饲料成本的上升,新希望六和有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成立了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从全球调配原料资源,适当提高了库存水平。该负责人表示,新希望六和第一季度做了饲料原料的战略性储备,3月底达成超400万吨原料库存,包括远期和现货。饲料成本占到生猪养殖成本一半左右,饲料原料价格上涨,会带来生猪养殖成本的上涨。“我们一方面努力寻找更经济实惠的原料,另一方面则是调整优化饲料配方,选择符合营养与食物安全要求,但阶段成本更低的原料组合来生产饲料,研发和应用豆粕减料替代技术,不断提升饲料转化率。更重要的是做好养殖过程中的饲喂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浪费。长期来看,还是要提升各方面生产管理的水平,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才是抵抗各种风险的核心。”
牧原股份有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他们应对的方法主要是三方面。首先是充分应用饲料原料,在现有“玉米+豆粕”型、“小麦+豆粕”型配方技术的基础上,积极研发大麦、高粱、原料副产品等应用技术,实现对原料的充分应用。“2021年,公司增加稻谷使用量,降低其他原料上涨对公司养殖成本的影响;其次,灵活调整饲料配方,公司会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实现一日一配方、精准供给营养。”
据了解,牧原股份自2000年开始推广使用低蛋白日粮,相比同行业豆粕用量降低一半,不仅减少传统日粮对玉米、豆粕的依赖,也大幅降低了氮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
牧原股份该负责人还表示,他们通过灵活调整采购策略来降低采购价格,比如根据生产需求和市场行情等灵活调整饲料原料采购策略,针对季节性原料进行战略采购,同时通过中转仓等模式储备仓容资源,必要时进行战略库存,此外还通过借助远期合同、订单采购等多种采购模式,降低采购价格。
对于未来的判断,牧原股份上述负责人表示,预计未来2年内饲料原料供应仍相对紧张。“饲料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属于行业共性问题,如果未来饲料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运行,那么生猪养殖行业的销售价格中枢可能也会对应上移。”
更加长远的视角下,如何降低粮食的消耗?
张明贵指出,解决思路的一端是种子端。粮食育种方面,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衔接,提高产量。他表示,去年年底农业农村部对于粮食政策、种子政策有了新的导向,未来在粮食种子的效率和产出上,应该会有一定的提升和变化。
张明贵认为,第二端是重要的生产端,其中三个环节非常关键。第一个环节是营养技术,养殖企业的核心就是帮助动物更好地成长,尤其是养殖格局带来的技术进步。过去养殖相对分散,转化率低,规模化养殖使得工业化的转化率更高,对于辐射广大群体的杠杆效应比较明显,营养技术的持续提升也非常明显。这个核心环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简单料的提升就能减少粮食的使用,二是目前比较突出的大豆供需矛盾,国家一直在参考低蛋白的使用及蛋白的替代,从目前看到的常规粕类的替代,到工程蛋白、化工蛋白等都在做各种尝试。
第二个环节是养殖技术,工业化、智能化和养殖格局的变化,带来养殖水平的提高,对于生猪的健康提升和由此带来的粮食节约效果是比较明显的。生猪健康,存活率高,那么粮食浪费就很低,为节粮带来很大的效率。此外,他认为,生产端的育种技术环节也非常重要,行业里有“四高”的追求,希望高发育,生的更多一些;高生长,吃得少长得快;高健康,消耗均衡;高肉质。育种领域对于“四高”的追求,在育种技术上,尤其是基因育种技术上已经突破了传统选育,有了很大的提升。
张明贵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一端是近年养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整体生产管理效能提升,也将一定程度缓解饲料用粮供需的矛盾。
(责任编辑:探索)
-
美股隔晚下跌,联储局官员释出鸽派讯息,惟投资者关注内地疫情对经济之影响,加上临近感恩节假期,交投亦转趋淡静,最终道指下跌45点,收报33,700点,标普500指数及纳指则分别下跌0.4%及1.1%,收 ...[详细]
-
转自:保险报网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冯娜娜】10月10日,发布关于可转债转股结果暨股份变动的公告。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累计已有人民币33.5万元转为中信银行A股普通股,累计转股股数 ...[详细]
-
在全球债券市场动荡之际,投资者寻求进入波动性较低的市场,因此,包括几家韩国公司在内的外国公司正转向日元债券。据悉,新韩银行(Shinhan Bank)和Thermo Fischer Scientifi ...[详细]
-
快递柜变成了洗衣柜?近日,丰巢智能柜小程序专门开辟“生活服务”专区,推广丰巢自营洗衣业务。早在今年4月,丰巢便在深圳试点上线洗衣服务,并计划逐步将洗衣业务从深圳拓展至全国市场,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作为 ...[详细]
-
据中国载人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9月1日18时26分,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至19时09分,航天员陈冬、航天员刘洋成功出舱。目前,两名出舱航天员已完成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 ...[详细]
-
蜂拥进场!主力坐不住了,70亿资金借ETF疯狂扫货,上证50、科创50ETF份额创新高
每经记者 叶峰 每经编辑 肖芮冬 本周市场各大指数普遍反弹,场外资金纷纷进场扫货,6只指数ETF本周合计净流入约70亿元,其中上证50ETF、中证500ETF分别净流入约21亿元和23亿元。在行业主题 ...[详细]
-
长期低估值加码政策利好,医药生物板块掀涨停潮,机构如何看后市?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记者 许立波 每经编辑 文多 10月14日,A股医药板块在经历了长期弱势后,终于迎来了一次强势反弹。Wind数据显示,截至当日收盘,两市涨幅 ...[详细]
-
来源 华夏时报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陈锋 见习记者 邱利 北京报道A股再度打响3000点保卫战之际,百亿私募大佬们开始“真金白银”进场。统计显示,9月以来,近千家私募机构出手以自 ...[详细]
-
正在柬埔寨出席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11月22日应约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举行会谈。据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会后透露,这是一次坦诚、深入、务实、具有建设性的战略沟通。自中美两国元首在 ...[详细]
-
表明着一种中华文化的贯通与延续1930年,26岁的梁思永留美归来,加入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此前,他在父亲梁启超的影响下,于哈佛大学攻读了七年的考古学和人类学。史语所考古组是历史上第一个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