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快评:虽说知识无价,但知网也不能卖这么贵
中新经纬4月18日电 (常涛)知网再上热搜,经纬这次还是快评因为定价。据媒体报道,虽说中科院疑似因知网近千万的知识续订费不堪重负而停用其数据库。目前,无价网也双方对此事回应不一。但知知网甩出了干巴巴的卖贵三个字“不属实”,而有媒体已从多位中科院内部人士处证实了此事。经纬
知网并非第一次站在舆论风口浪尖上。快评无论是虽说2021年12月擅录九旬教授论文引发的版权争端,还是知识屡次陷入定价风波,这背后集中反映的无价网也是,知网经营理念出了问题。但知
靠国家政策,卖贵无数学者学子学术成果支撑起来的经纬中国知网,已然浑身散发着铜臭味,到处栽摇钱树,背弃了创立时的初衷。
梳理近几年因知网频繁涨价遭多所高校抵制,以及一些学者状告知网以维护合法权益的成功案例来看,知网价格贵、收录方式霸道是有着普遍共识的。
比如,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知网停用的通知,原因是“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该校还透露,知网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此外,对高校来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采购价格也远高于万方数据库。
擅录九旬教授论文一事更是将知网霸道的收录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知网化身“中间商”,用论文做“学术生意”,但作者毫无收益,甚至完全不知情,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当然老教授的胜诉也已说明,知网这么做是霸道的潜规则,在法律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在老教授起诉知网后,知网作了一些调整,比如降低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的下载费用,彼时外界认为知网的态度是诚恳的,但如今中科院疑似因高额续订费不堪重负被迫停用,则再一次撕下了知网的伪装,整改措施不能停留在表面。
上述老教授在回应知网道歉时也曾表示,中国知网必须“改革”,所谓改革,也就是要改变整个机制,尤其是转变中国知网根本上的运营逻辑——不以盈利为唯一目标,要朝着“公益化”的方向不断前行。
如今,再因定价陷入风波,知网是时候反思自己并做出行动了:洗心革面,刷新经营理念,尽快明确并公布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规则,给客户和公众一个交待。(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考上好大学 有人却得了“空心病”
- 出动多架F16与F15 日美军机在日本海上空联合飞行
- 韩正在福建调研时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 听支付宝理财师的建议买了五矿信托产品,出现损失谁来承担
- 茅台“不乱来”,五粮液“不缺钱”
- 申万菱信付娟:政策底往往领先市场底2-7个月 半导体设备仅国产化角度可能就有5-10倍空间
- 央行紧急开会要求高效对接有效信贷需求,部分银行“应放尽放”
- 外交部回应美小学枪击案:对美一再发生恶性枪击事件感到痛心
- 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超1.03亿人
- 陕汽旗下德银天下第三次递表港交所,供应链金融致现金流连续为负,旗下德银融资租赁曾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