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回购+增持”组合拳 提振信心 年内53家上市公司率先行动
见习记者 郭冀川
5月10日,打出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接受采访时表示,回购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组合振信大股东增持。拳提
今年以来,心年行动在监管层的上市鼓励引导下,为了稳定投资者信心,公司多家上市公司推出“回购+增持”组合拳。率先据iFinD数据显示,打出截至5月10日,回购年内有53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回购预案和重要股东增持计划。增持组合振信
信公咨询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岑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拳提回购由上市公司实施,心年行动而增持是上市公司股东实施。公司回购释放提振市场和投资者信心的公司信号,重要股东增持则传递对公司未来看好、公司价值低估的信号。总体上,同时实施回购与增持对于提振投资信心具有积极意义。
“回购+增持”组合拳
考验公司资金实力
5月9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通过集中竞价回购股份,回购金额上限为2亿元,此次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与回购计划同时发布的还有公司重要股东增持计划,公司董事长尚书志、监事会主席于占洋及全体高级管理人员计划自2022年5月11日起1个月内,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11万股,增持不设定价格前提。
“通过股份回购及股权激励,公司实现‘连股连心’,让公司的核心团队更好地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激发工作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共同促进企业长期稳健发展。同时,也向市场和投资者表明了公司管理层的坚定信心。”辽宁成大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监管机构多次表态,鼓励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对此,上市公司纷纷响应。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5月10日,294家上市公司发布296份回购预案,拟回购金额上限735.18亿元,263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股东增持计划。其中,年内有53家上市公司推出“回购+增持”计划。
“无论是回购还是增持,都是监管层鼓励的方向,也是业绩优秀、现金流充裕的上市公司愿意推进的。”资本市场从业人士骞军法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实施回购需要上市公司有现金支持能力,尤其是回购资金不影响企业运营。此外,回购股份一般会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如果激励失败会予以注销,也有利于加强公司内部激励。而增持主体一般是大股东和董监高个人,实施增持需要增持主体有一定资金实力,同时需要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
传递公司基本面信心
更易受机构投资者关注
积极实施股份回购和被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也具有明显的行业集中性,如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计算机四个行业占“回购+增持”公司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为39.62%。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行业中的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和股东增持,不仅源于公司资金充裕和股东支持,还源于自身低估值和行业高景气预期。如半导体、新材料产业链有较强的成长性,产业链公司有实力呵护投资者信心。
“从积极实施股份回购和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很多都是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且自身股价较低。从市场情绪来看,相对于股份回购,增持会获得市场更大的认可。”张翠霞说。
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回购+增持”体现了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对公司未来业绩的信心,也对公司股价有提振作用,向投资者释放积极的信号,但并不代表公司股价短期会有良好的表现,它更多地体现公司对于自身低估值的态度,以及对未来基本面的乐观预期。
“融资能力强或未来有资本运作规划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董监高,在对公司未来增长有信心的情况下,会选择回购与增持并举的方式,这种立足于公司基本面的信心更受机构投资者的关注。”付立春介绍说。
岑斌表示,自有资金较充足,而重要股东也看好和支持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内在价值的上市公司,会积极实施股份回购和被股东增持,尤其是在公司股价波动的情况下。但也要看到,回购和增持本身并不是公司提升业绩和创造价值的方式,投资者还是要注意投资风险,更加关注公司本身的发展质量。
(责任编辑:知识)
-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赵维久:打造一批体现首都科技创新特色的标杆上市公司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雪)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维久11月23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服务实体经济是职责所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牵一发动全身,继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之后,部分保险公司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亦跟着出现下滑。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等多家 ...[详细]
-
英伟达与奔驰的合作使用了“分成模式”,奔驰每销售一次Drive Pilot,英伟达就能获得其中四成的收入。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 钱伯彦 慕尼黑报道“梅赛德斯将是这个星球上最有价值的豪华品牌,它在技 ...[详细]
-
CEO埃隆·马斯克再次夸赞中国。5月30日,马斯克发布称,“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领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你怎么看中国,这都是事实。”马斯克感叹中国两个行业世界领先马斯 ...[详细]
-
11月贷款报价利率(LPR)出炉 LPR已连续三个月“按兵不动”
11月贷款报价利率LPR)出炉:1年期3.65% 5年期以上4.3%LPR已连续三个月“按兵不动”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当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 ...[详细]
-
此次股权转让成功后,海马集团将进一步掌握对海保人寿的主导权《投资时报》研究员 方悦海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保人寿)股权结构或将发生大变动。5月中旬,海保人寿的一则股权信息披露公告显示,舜元建设集 ...[详细]
-
天津银保监局、央行天津分行、天津市金融局:做好受疫情影响客户按揭贷款纾困工作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5月以来,天津等地疫情出现反复,居民按揭贷款还款难度和压力进一步加大。记者获悉,为贯彻落实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及天津市相关疫情纾困政策要求,近日,天津银保监局与人民银行天 ...[详细]
-
金科称正在借楼市回暖契机积极自救,5月合约销售金额环比增长50%。房企的债务危机仍在发酵。5月30日,去年一直维持着境内外债券市场“零违约、无展期”纪录的000656.SZ),正式宣布其“20金科03 ...[详细]
-
中邮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01999)“推荐”评级,预计FY2023-25营业收入为216.90/246.16/281.27亿港元,同比+0.9%/+13.5%/+14.3%;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5. ...[详细]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侯润芳)近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百川论坛——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双碳”战略2022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论坛上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