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谋而后动,应对世界格局新变化
眼下,学者新变俄乌军事冲突仍处于胶着状态。后动化但在美国和北约拒绝直接干预的应对情况下,俄罗斯凭借其军事优势应能够控制局面。世界与此同时,格局美国正通过各种方式施压中国,学者新变要求中国站在美国一方,后动化不要给俄罗斯任何经济或军事援助。应对
尽管俄乌谈判仍在继续,世界局势尚未明朗,格局但俄乌冲突已然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学者新变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有哪些战略上的后动化利益得失?世界格局的变化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在俄乌冲突导致的应对变局中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应对是世界关键所在。
首先,格局美国最初炒作乌克兰危机是希望牵制俄罗斯、拉住欧洲,但俄乌冲突的爆发将美欧俄等世界主要力量都拉入“乌克兰陷阱”之中。
其次,乌克兰危机加剧了拜登政府“竞赢”中国战略中的内在矛盾。一方面,拜登政府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战略收缩,以图集中力量“竞赢”中国。为此不惜承受“喀布尔时刻”也决然从阿富汗撤军。另一方面,拜登政府认识到仅靠美国一己之力难以“竞赢”中国,只有打造以美国为首的全球性联盟才能全方位地压制中国。但“重振联盟”的战略本质是扩张性的,战略收缩与扩张的矛盾使得美国的战略意愿与能力之间产生缺口,导致明显的“力不从心”现象。乌克兰冲突爆发后,美国出于其安全利益和霸权信誉等各方面的考量,都必须全力压制俄罗斯。为此,拜登政府不得不重新分配其战略资源,从而进一步拉大了美国战略意愿和战略能力之间的差距。
第三,俄乌冲突给美国的对华政策制造了两难局面。不久前,拜登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出乎意料地没有刻意攻击中国。这使得一些人以为只要中国像“9·11”事件后那样与美国站在一边,中美重新修好的历史就会重演。这种想法未免一厢情愿。毕竟在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美关系以至整个世界局势都和“9·11”时的情形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客观说,俄乌冲突确实使美国面临两难:即要借西方“空前团结”之机有效地对华施压、又要避免用力过猛恐将中国完全推向俄罗斯一方。显然,美国在两难之间还没有找到平衡点。而美国政治中的剧烈党争和极化,加之即将到来的国会中期选举,都使得拜登政府在两难局面中的选择更加艰难。
第四,目前美欧的“同仇敌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愤怒和恐惧造成的,并没有解决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根本利益冲突。毕竟在欧洲看来,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欧洲却要为其承担代价。随着局势的定格和理性的恢复,持续的安全威胁和沉重的制裁代价必然使欧美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发酵。从长远的发展大势来看,随着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发展,德法等陆权国家及其主导下的欧洲如果要摆脱安全困境、谋求继续发展,追求战略自主是其不二选择。
第五,俄罗斯的“大国反击”和美国拒绝直接干预的立场,对东南亚各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加之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之外,以及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使得东南亚国家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立场更加坚决。
在世界格局变化之中,中国当然也面临挑战。其中最明显的是美国主导的西方舆论将更加渲染“中俄一家”的认知。毕竟中俄之间不仅有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且不久前中俄发表了长篇的共同声明。更具重大战略意义的是,美国近年来刻意营造一种印象:即2014年以来俄罗斯遭美国“全面制裁”后,是靠中国的帮助才保持稳定,进而中俄两国之间形成了以安全上的互助和经济中的互补为坚实基础的共同利益。但另一方面,为了有效管控美国挑起的中美“竞争”,维护中国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外部安全环境,中国又必须和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保持良好稳定的关系。在美欧日渐形成“反俄统一战线”的今天,中国如何既不损害自身的根本利益、又维护稳定的对外关系是一个现实的挑战。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势下,正确的选择和应对是抓住机遇、避免(和克服)挑战的关键所在。必须看到,“反俄力量”并未一统天下。除了美欧日澳等,世界其他重要政治板块区——中国、印度以及中亚、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中东——都不同程度地保持中立或观望的立场。即便“反俄阵营”内部也绝非铁板一块,美欧的差异显而易见。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自己的份量和优势。而且,中国通过不断的微调,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前后有序的应对政策。首先,坚持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侵犯的原则。谴责战争,呼吁相关各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第二,强调冷战思维和冷战行为是导致这场灾难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抛弃冷战思维、终止冷战行为。第三,尽力积极支持和配合各种和谈斡旋的努力。第四,保持同乌克兰正常良好的关系,积极对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救助。中国正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是正确的,政策是公正理性的。
就长远来看,我们还可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充分利用美国目前在对华政策上的两难局面,保持同拜登政府的对话交流。尤其是在经贸交流、维持金融稳定、维护包括南海在内的地区局势稳定,停止敌对性语言和行动等方面,中方都可向美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即使不能改变中美“竞争”的格局,也要争取将中美关系维持在一个可管控的基础之上。
第二,积极加强与欧洲的交流。对中美而言,俄乌冲突都极大提高了欧洲的战略价值。尽管目前看来美欧同仇敌忾,但双方在根本利益上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中方应积极寻求与欧盟的合作,乐见一个团结和繁荣的欧洲。毕竟,中欧关系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三,从大局看,乌克兰危机犹如一盘围棋中的“打劫”。高明的棋手会抓住对方在“打劫”纠缠时积极“布局”抢势。由于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存在,美国对中亚、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战略关注都会被分散精力,这为中国提供了一定的回旋空间。
最后,抓住时机积极稳定周边。俄乌冲突使印度降低了对“印太战略”的期许,坚定了东南亚各国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立场。即便是俄乌冲突爆发后表现积极的日本,一个始终存在的重大战略关切就是“绝不同时与中俄为敌”。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只要体察入微拿捏得当,中国将迎来一个与周边国家改善关系、进而巩固周边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有利契机。(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热点)
-
央行出手!百联优力被罚没近6500万中新经纬11月22日电 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网站18日披露的一则罚单显示,百联优力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被罚没合计6489.325578万元。罚单显示,百联优力违法行为 ...[详细]
-
财联社2月1日讯编辑 牛占林)据知情人士最新透露,英国石油公司BP)计划对其可再生能源战略进行调整,或将取消部分可再生能源业务。这一消息令人大跌眼镜,因为就在两天之前,该公司在其2023年版《BP世界 ...[详细]
-
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周三表示,在截至3月份的本财年,印度经济可能增长7%。西塔拉曼在公布下一财年的年度预算时说,“我们的增长速度在全球经济体中是最高的。”他表示, ...[详细]
-
中国将以RCEP为新起点,与更多贸易伙伴商签自贸协定。制度型开放将释放更多红利制度型开放的关键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制度型开放的红利到底有多少?我认为,未来五年,中国制度型开放将给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更 ...[详细]
-
财联社11月22日电,为进一步加强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进一步加强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的工作措施,具体如下:一、对所有来沪返沪 ...[详细]
-
海信家电2月1日斥资约824.34万元回购48.55万股A股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财联社2月1日讯记者 李洁)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2023年1月百强房企销售仍在探底。中指院数据显示,1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总额为4223.3亿元,同比下降31.7%,较去年同期降幅扩大8.6个百分点。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加快社会领域补短板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本报记者 杨 洁11月21日,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2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我国总储蓄率高、社会资金相对宽裕,只有统筹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等各方力量,才能优化配置 ...[详细]
-
3月6日,当地时间3月2日,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高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可能要到春季才会开始发挥效果,他倾向于美联储以较慢的步伐加息。 美联储自去年3月以来已经连续八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高达450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