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可穿戴品牌崛起:华为、小米跻身前五
本报记者 陈佳岚 广州报道
逆势之下,国产可穿戴设备市场,可穿中国部分厂商仍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戴品答卷。
近日,牌崛多家智能可穿戴概念上市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起华且业绩为预增。米跻可穿戴领域新贵(300793. SZ)发布业绩预告,身前预计2022年1~9月盈利1.4亿元至1.6亿元,国产同比上年增72.7%至97.37%。可穿(002681. SZ)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8.55%~195.36%,戴品业绩增长的牌崛主要原因是公司的电声产品、健康电器、起华智能穿戴等核心主业稳健增长。米跻
与此同时,身前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设备团队的国产最新研究表明,2022年上半年,华为在发货量和收入方面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供应商。目前全球所有主要可穿戴设备收入中,华为占到了七分之一。
Strategy Analytics全球无线实践服务执行总监Neil Mawston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 年上半年,华为和小米等中国品牌占全球所有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的近十分之四,从低成本的健身手环到中端智能手表,中国品牌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均占有重要地位。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来,国产智能可穿戴品牌正在迅速崛起,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买单。
中国品牌崛起
从品类分布来看,主流可穿戴设备呈现出手表、手环、耳机“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以TWS耳机(真无线耳机)为主的耳戴式设备出货量持续保持高位,与如今越来越多的手机产品取消3.5mm耳机接口不无关系。
近年来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增速在20%左右波动。IDC数据显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2021年全年出货量为5.336亿部,比2020年增长20.0%。
事实上,在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增幅趋缓的大行情下,可穿戴设备被视为下一代拉动市场增长的新引擎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中国品牌、制造产业链也受益于这一红利得以蓬勃发展。
近几年,中国可穿戴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正在扩大。以TWS耳机和智能手表为例,上述两个赛道正一改过去苹果一家独大的局面,与之对应的则是国产品牌在崛起。
在IDC的数据中,2021年全球五大可穿戴设备厂商,中国品牌就占了两个席位,小米和华为。而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中,2022年上半年全球前五大可穿戴设备厂商中,中国品牌就占了三个席位,华为和小米以及Imoo(旗下的小天才)。
在国内可穿戴市场,国产品牌发展更为迅速。根据IDC对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跟踪显示,市场前五排名除了苹果外,其余皆为中国本土品牌。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潘雪菲对记者表示,中国的可穿戴设备厂商在2019年之前一直发展很快,近两年来在全球可穿戴市场的占比基本上持平,发展较为稳定,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定市场地位。
国内品牌的崛起也离不开中国市场对整体可穿戴市场的带动,本报记者注意到,全球五分之一的可穿戴设备出货来自于中国,IDC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近1.4亿台,同比增长25.4%,占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26.24%。
而从当前火热的TWS耳机市场来看,小米挤进了2021年全球TWS耳机市场前五,在国内市场,国产品牌发展更为迅速。全球著名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国产品牌小米TWS耳机在中国市场上的市占率超越苹果,市场份额最高达到14%,位居第一。除了小米,、华为、OPPO也在国内市场前五行列,其中,OPPO的市场增幅达到了119%。
同时,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市占率也稳步提升。据Canalys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在俄罗斯TWS市场上的市占率同样位列首位,OPPO在印度TWS市场上的市占率同比暴涨583%。
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表示,国产耳机的逆袭,说明中国智造更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也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而不只是靠简单的性价比达成竞争优势。
“尽管在目前大形势下,中国厂商仍然在积极面对市场挑战并完善市场发展路径。”潘雪菲表示,一方面,主流厂商在产品类型上逐渐完善,且在产品线布局上夯实入门级市场,向上探索和发展中高端市场;在逆势之下保量的同时,能够争取更多的应收和利润,提升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主流厂商也在产品场景拓展和技术积累上持续发力和投入,除了较为成熟的运动场景,在健康场景下的传感技术和算法的探索也在持续进行,此外,中国厂商们在不断推动与其他家居、车载等IoT(物联网)场景联动。
潘雪菲表示,在全球可穿戴市场上,中国厂商也在积极挖掘更多地区的市场潜力,中国手机厂商在海外市场拓展所积累的品牌和渠道方面的资源,也为可穿戴设备在海外市场打下重要基础。
Strategy Analytics无线设备策略部执行董事尼尔·马斯顿(Neil Mawston)指出,苹果手表(Apple Watch)正在推动中国高端智能手表的发展。由于苹果iPhone非常受欢迎,与其搭售在一起销售Watch对苹果来说很有利。但价格优惠、4G性能良好的中国本土品牌正在填补中端和入门级市场,如小米。
需求放缓挑战
尽管中国厂商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已经占有一定行业地位,但苹果仍是全球可穿戴市场的霸主,中国品牌虽然也在向高端市场迈进,也非易事。
Neil Mawston表示,苹果、三星、佳明和Fitbit是中国厂商在全球高端可穿戴设备市场上竞争的主要品牌,击败苹果是很困难的,因此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可能也不得不瞄准其他品牌如佳明或三星以实现增长。此外,让高端可穿戴设备进入高端零售渠道(如机场商店)也并非易事,这也将是2023年中国品牌面临的一个挑战。“来自高端可穿戴产品行业的其他OEM(原始设备制造)和零售渠道的竞争非常激烈,因为这是获得最佳利润的地方。”Neil Mawston说。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一些反复、通货膨胀、消费情绪回落以及行业升级面临瓶颈等多方面原因,全球的可穿戴市场当前正面临增长挑战,可穿戴设备市场销量增速放缓也是事实。
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指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连续第二季度下降,此前2022年第一季度出现了首次下降。经济下行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导致健身手环、功能手表和可听设备需求大幅下降,尽管智能手表需求增长平缓,智能眼镜和无束缚VR的持续增长(尽管基数较低)也仅部分抵消了这一增长。
与此同时,IDC的数据亦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1.07亿台,同比下降6.9%。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2857万台,同比下降23.3%,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滑。不过,IDC移动设备和AR/VR研究总监Ramon T. Llamas仍认为,虽然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下滑,但今年全年出货量很可能会与去年持平,而不会下滑。IDC还预测,2022年全球可穿戴市场同比增长0.4%。
潘雪菲则表示,过去三年时间,运动手表、TWS耳机、主动降噪耳机先后引爆市场,成就可穿戴市场的高速增长时期。接下来,市场一方面需要通过精细化定位尽可能延长阶段性增长周期,另一方面应该持续探索下一阶段增长点。
尽管整体市场下行,但作为可穿戴市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成人手表市场,2022年上半年高端化趋势尤其被机构看作是亮点。IDC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2000元以上产品出货量占比持续增长,出货量同比增长高达29%。潘雪菲指出,从供给端看,厂商在市场环境遇冷周期内,对营收和利润的重视程度逐渐超过出货规模本身。因此在产品布局上会逐渐向高端市场上有所侧重。从消费端看,高收入群体整体消费意愿在经济环境遭遇挑战时期受到的冲击较小,尤其对于刚需性相对较弱的智能手表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依然保持稳定,甚至出于生活方式向健康方向改善的考虑,更积极地参与到日常运动中,从而激发更多消费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今年的可穿戴市场需求在下滑,有市场调研机构依然对一些可穿戴产品细分领域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几年这些市场依然拥有不错的增长空间。IDC预计,2023年至2026年,中国成人手表市场出货量依然将实现10%以上的增长率。
(责任编辑:焦点)
-
央行银保监会召开信贷工作座谈会: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
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会议要求,全力做好稳投资促消费保民生各项金融服务,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时报证券时报记者 曹晨黄光裕对国美电器不再构成间接控制关系的消息持续引发关注。对此,国美方面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大股东黄光裕持 ...[详细]
-
日本名义薪资以近26年最快速度上涨 或加剧日本央行转变政策预期
日本12月名义薪资以1997年以来最快速度上涨,涨势加速可能加剧市场对日本央行将在行长黑田东彦于4月卸任之后考虑转变政策的猜测。 日本劳工部门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日本就业人口名义现金收益同比增长 ...[详细]
-
国泰君安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 年度股东应占净利115.07亿元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申铖)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会议称,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 ...[详细]
-
Q4财报意外亏损后 计划裁员2000人来源:华尔街见闻 常嘉帅被裁撤的主要是财务、人力资源等职能岗,部分岗位将外包给印度公司。ChatGPT还没来得及替代美国白领的工作,印度人先来了。当地时间周一,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 敏见习记者 刘 钊2月6日晚间,发布公告表示,调整和完善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公司定位“双碳”服务运营商,拟以新能源 ...[详细]
-
昔日的创业板破产重组第一案主角保力新300116.SZ)近日再现“内乱”,新老实控人两方为争夺实控权不惜直接“互撕”。眼看上市公司业绩步步滑向深渊,亲手引入的投资人却“束手无策”,保力新前实控人郭鸿宝 ...[详细]
-
11月23日,比亚迪发布“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这是 ...[详细]
-
2月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在2月6日举行的大连万达商管集团简称“万达商管”)美元债发行路演会上,万达商管的管理层称,珠海万达商管预计将在2023年二季度完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