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发布 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
2023年2月17日,中国中国银联发布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银联研究此次大调查活动是发布付安中国银联践行“支付为民”理念的具体举措之一,也是年移连续第十六年跟踪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情况。此次大调查活动覆盖各级城市及港澳台地区,动支调查囊括各年龄段人群,报告旨在从用户的中国移动支付习惯、风险意识、银联研究自我保护措施、发布付安遭遇诈骗类型与损失情况等多个维度呈现2022年国内移动支付业务的年移整体情况,并提出风险防范相关建议,动支调查助力提升社会及支付产业对移动支付发展与安全的报告关注。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发展逐渐显现两种趋势:一是银联研究伴随智能设备进一步普及,生物识别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布付安应用空间。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指纹/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使用率已达到68.1%,与银行卡/支付密码使用率72.9%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二是跨境支付发展或将提速。伴随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境内支付企业凭借移动支付技术优势与市场拓展经验,将更加聚焦海外市场建设与挖掘,满足公众跨境支付需要。同时,此次调查发现移动支付在六个方面呈现出新变化:
一是移动支付整体继续稳步发展,数字场景与人民生活高度融合
移动支付已满足社会公众数字生活基本需要。参与本次调研的受访者月均消费总支出中由移动支付完成的金额占比达86.1%。77.5%的手机用户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常用场景接近11个,较2021年进一步增长。同时,伴随数字支付场景持续下沉,三、四、五线城市的居民对移动支付的依赖度持续增长。此外,线下实体店、线上综合电商、公共事业缴费、外卖点单场景也表现活跃,自助售货机、直播购物、社区团购等新兴场景呈现快速增长。
二是移动支付业务的适老服务初显成效
伴随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人们的生活及消费习惯发生很大改变。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弥合“数字鸿沟”难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拥有2.67亿老年人口,叠加人口老龄化的整体趋势,为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进产业机构对移动支付产品适老化改造工作。研究数据显示,移动支付的使用在老年群体中加速普及,6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超七成的人会在日常消费和公共事业缴费场景中使用移动支付,54.2%的老年人会进行网络购物。多数受访者表示,移动支付的适老化改造已初见成效,高龄群体的消费生活更加丰富和便捷。
三是用户不安全行为数量明显下降
调查显示,2022年受访用户人均存在1.2个不安全的习惯,而2021年人均约有2个不安全习惯。“所有支付密码都相同”“有优惠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换新手机时不解除银行卡及不删除存留的敏感信息”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2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在使用手机时的个人防范意识相对较低,不良行为高于平均水平。
四是电信诈骗问题依然严峻,收益回报类诈骗发生率最高
从类别看,三分之二的被访者表示曾遇到过电信诈骗,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群体财产遭受损失,平均损失金额为2759元。在各类型的电信诈骗中,收益回报类诈骗的发生率最高,为17.7%,其中,“兼职刷单受骗”表现最为突出。其次是情感爱心类诈骗,有15.7%的被访者表示曾经遇到过,例如“冒充QQ、微信好友诈骗”多以25岁以下年轻学生群体为目标。从损失看,部分受访用户深陷虚拟货币诈骗困局且损失金额较大。约有2.5%的受访用户表示曾投资虚拟货币,其中近半数遭受财产损失。约五分之一的受害者损失金额在2万元以上,平均损失金额达到了7474元。
五是受访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较高,但对银行卡安全使用的法律意识有待提升
消费者权益方面,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较2021年有所下降。经调查,“填写问卷留下银行卡号、证件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在街头扫描二维码”“变更移动支付绑定的手机号后没有通知银行”等银行卡使用时可能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均不到10%,显示出持卡用户对自身账户信息的保护意识普遍较高,近半数被访者表示会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投诉或举报。调查发现,受访者对银行卡安全使用的法律意识仍有待提升。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法律明文规定任何租借买卖银行卡、电话卡的行为都可能涉嫌犯罪,但仍有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对买卖银行卡的惩罚措施“不知晓”。55岁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的人群对买卖银行卡的非法性认知程度相对偏低。
六是年轻群体与老年群体是易受骗高风险人群
2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在使用手机和银行卡时的个人防护意识欠佳,其不良使用习惯个数高于平均水平,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更容易轻信他人。调研数据显示,仅有30%的该类型被访者表示没有遇到过任何种类的诈骗。55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易成为虚假药品、保健品诈骗的受害者。同时,该群体中有28.2%的人未曾感到过自己的个人权益受到损害。而在遭遇过个人信息安全危机的人中有26.1%的该类型被访者未采取任何措施,该数值高于平均水平。
中国银联专家提出防范建议
为提升移动支付使用安全,保护个人权益,社会公众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不随意扫二维码或留下自己的个人敏感信息;
二是时刻提高警惕,不因贪图小利而让网络诈骗寻到可乘之机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三是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不要为追逐短期高收益而轻信所谓的投资专家;
四是如果不幸遭遇诈骗或其他类型的个人侵权行为,应及时向公安及官方求助,将损失降到最低。
此外,公众也可以主动了解学习各类防范措施与防骗技巧,提升防诈拒赌的能力。 文/秦朗
(责任编辑:探索)
-
四川银保监局陈育林:积极助力四川在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中勇挑大梁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9月1日,银保监会举办“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四川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育林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银保监局不断增强金融监管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统筹推进金 ...[详细]
-
预计盈利最高8.5亿元!多只北交所准新股业绩亮相,锂电池概念股盈利倍增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时报预计2022年盈利最高达8.5亿元,有望近期启动北交所公开发行程序的安达科技,晒出了一份夺目的业绩预告。安达科技因此超过南孚电池控 ...[详细]
-
策略师表示,在投资者出于对经济衰退的担忧而将股票换成债券之际,下周的美国通胀数据将成为股市涨势的转折点。根据该行援引EPFR Global数据撰写的报告,截至2月8日当周,全球股票基金有74亿美元资金 ...[详细]
-
自今年年初以来,欧洲债券发行量已超过5000亿欧元约合5320亿美元),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快速度。通胀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促使公司、银行和政府忽略了不断上升的收益率,并推进其债务计划。根据媒体汇编的数 ...[详细]
-
北京环球度假区位列飞猪双11景区类第一,近六成消费者来自京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真真)11月23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在飞猪双11中,北京环球度假区飞猪官方旗舰店成交额位列飞猪景区类第一名,同比增长近三成。今年双11,北京环球度假区飞猪官方旗舰店上线了 ...[详细]
-
鲜少露面的刘强东,又出手了。本周,北京2022年第五批次集中供地第二场结果出炉,其中备受瞩目的是,京东全资控股的北京越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31.12亿元的价格,拍下了土地面积约7.17公顷的北京经济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 上交所网站近日披露了对688538.SH)的监管工作函,就公司相关事项提出监管要求。 2021年5月2 ...[详细]
-
耐普股份现金流恶化,转贷涉“零人”供应商,办公不动产全部抵押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中沪网 据深交所网站披露,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定于2023年12月13日召开2023年第1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核湖南耐普泵业股 ...[详细]
-
数据显示,由于商品和服务需求萎缩,10月份,英国经济关键领域的产出大幅下降。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的14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产出下降,高于9月份的9个行业。此外,新订单减少的行业数量是自英国202 ...[详细]
-
中疾控:预防HRSV病毒感染 这些知识你需要了解近期,全国新冠感染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专家提醒,冬春季节是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除了新冠病毒,一些其他病原体也会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