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普惠贷款要切实惠及企业
经济日报
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量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经济近日,日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介绍银行保险业三季度情况时提到,普惠今年前三季度,贷款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36万亿元,切实企业较年初增长1.89万亿元,惠及已超额完成全年1.6万亿元增量目标。经济6家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合计占全部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的日报36.46%,占比较上年末有所上升。普惠
除增量之外,贷款实际上,切实企业今年以来小微贷款成本持续下降。惠及当前,经济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日报今年前9个月,普惠国有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仅为4.04%。
成绩来之不易。在继续推动国有大型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中发挥“头雁”作用的同时,还要鼓励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当前,超过六成的普惠贷款是由中小银行提供的。
中小银行近年来坚守在为中小微企业纾困的一线,是普惠金融名副其实的主力军。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等诸多超预期因素影响,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遭遇生产经营困难,同时,银行业资产质量也普遍承压。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等部门先后发布多项措施,鼓励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制定差异化考核标准,提升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能力。
要让普惠金融切实惠企,必须发挥各类银行机构的作用,提高机构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研究显示,当前银行普惠金融业务仍存在一定空间。相关部门要持续释放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红利,在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下功夫。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要推动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推动完善贷款担保、尽职免责、不良核销、资本占用等配套机制。
普惠金融不仅要增量,还要提质。各部门从政策层面着重解决的是普惠金融“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银行机构还要着重探索解决普惠服务“好不好”问题的具体举措和实施方案。
普惠金融服务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银行机构要将服务落脚点放到一家家企业上。要通过改善资产质量,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持续改进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要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高可持续经营的能力,进而优化信贷资产质量。
提高服务企业能力不是一句口号。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加快科技驱动和数字化赋能普惠业务发展,在继续落实落细各项金融纾困政策的同时,用好创新手段,深化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对接,强化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探索总结经验,形成新的普惠业务模式,用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为更多企业提供更切实的服务。
(责任编辑:休闲)
-
11月寒风中的北京三里屯,没几个人注意到,通盈中心一层的“牛角村”是从何时不再营业的。现在的冷清,和这家店开业时的热闹对比鲜明。2016年8月,牛角村在三里屯通盈中心开出第二家线下店,自称“明星聚集之 ...[详细]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胶卷迷俱乐部不要被身边的徕卡给唬住了,胶卷迷中的大部分使用单反相机,过去的四大神机也都是单反相机,哈苏不也是单反相机吗?自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开始,单反相机几乎等于专业的代名词, ...[详细]
-
企业家看二十大|范渊:推动核心技术攻坚为数字中国筑牢安全底座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聚焦二十大报告,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浙江省 ...[详细]
-
日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布消息称,截至9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已突破4000亿元,较年初增长22.81%。此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也精准发力,长期聚焦于清洁能源、能源保供等领域,持续加大资金支持 ...[详细]
-
万物新生Q3总收入同比增长29.2% GMV同比增长14.5%
11月22日(周二)美股盘前,(RERE.US)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万物新生Q3总收入25.36亿元,同比增长29.2%;净亏损为301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为1.22亿元;摊薄后每股 ...[详细]
-
据《华尔街日报》10月18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Netflix观测到用户访问该流媒体服务的频率出现下降。知情人士说,该公司对其用户在四周时间里观看其内容的天数进行了跟踪,担心访问频率的下降会增加用户取 ...[详细]
-
全球最大的合同电子制造商、苹果公司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正在押注电动车领域,以摆脱对苹果这一最大客户的依赖,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如果特斯拉是汽车界的苹果,那么富士康希望成为电动车领域的安卓。全球最大的合同电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中国企业讲述中国故事 《科创会客厅》共话机遇与挑战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蔚来汽车、颜值与绿色兼修的五菱宏光、能听会道的……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支撑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随着中国 ...[详细]
-
英国资本市场动荡有何警示?经学家提醒小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拔河”风险
有经济学家提醒,货币、财政政策的“拔河”将导致政策风险。在英国新任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表示将取消此前宣布的“几乎所有”减税措施后,由英国激进减税方案引发的市场动荡暂时稳定。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17日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