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总裁吴晓滨:医药是很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新药的坚持需要整个生态
来源:资识
1,百济滨医从单个国家来讲,神州生态中国创新药的总裁整数量超过了日本、德国、吴晓法国、药重源创英国,战的坚这些传统的略资制药大国。
另外,新药现在世界上所有热门的持需靶点,像肿瘤免疫治疗,百济滨医基本上没有哪个靶点,神州生态中国的总裁整公司没有布局。
2,吴晓现在创新药的药重源创价格在中国大幅度下降,我相信后面《我不是战的坚药神》这种事情基本上不会再在中国再出现了。
3,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要靠质量取胜而不是靠数量取胜。
4,虽然我们的确不能完全做到独立自主,但医药在国际上的交流目前来讲还是比较畅通的。
5,企业家在高光时刻,就要把“粮食”备足,这样“寒冷”来了以后,你就不至于惊慌。
以上是全球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吴晓滨,最近在《财经》年度对话2022中发表的最新观点。
在本次演讲中,吴晓滨表示中国的生物制药,在这七八年发展得非常迅速,从过一款创新药都没有,到现在全世界正在研发的创新药里,中国排在第二,占了14%。
对于国际关系的越发紧张,他表示做医药可能比做IT稍微好一些,因为疾病没有国界,医药也没有国界。
此外,他还谈到做企业一定要未雨绸缪,把不用的东西储存起来,从而应对不确定何时到来的“寒冬”。
以下是聪明投资者整理的全部内容:
创新药的价格在中国大幅度下降,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
我的理论没有那么高深,但我们有一些实践的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大家知道,医药是很重要的战略资源,不光是跟民生非常相关,对国家的安全也很重要。
2015年以前,我国应该说没有一款是创新药,所有的都是仿制药,都是别人有了以后我们拿来研究一下,别人的专利过期了,我们研究一下,无一例外都是欧美大公司进口到中国的。
大家可以想象这个情景,一方面国外的大公司给中国带来了创新药、专利药,能够治病救人,治疗许多疑难杂症,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国家的医学事业发展,这是非常好的。
但同时,因为是专利药,所以在专利期内它就受到保护,当时外企进入中国的专利药基本上是全世界最高的价格,因为我们没有。
而这个情况从2015年开始大幅改变了。
当时我们国家有个药监局的局长叫毕井泉,他上任以后看到这个情况,首先在监管制度的改革上跨了一大步,和国际监管接轨,和创新药接轨。
这个时候大家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机会,很多人回国了,在这以后,创新药开始了大幅发展,同时,大量的资本也进入了。
有了人,中国也能做出来了,而且中国又是个有大量患者的地方,所以市场的需求非常强大。
这几个因素加到一起,再加上好政策,所以中国的生物制药,这七八年发展得非常迅速,迅速连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
举个例子,过去中国一款创新药都没有,现在全世界正在研发的创新药里,美国第一,占了48%,中国第二,占了14%。
从单个国家来讲,中国创新药的数量超过了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这些传统的制药大国。
另外,现在世界上所有热门的靶点,像肿瘤免疫治疗,基本上没有哪个靶点中国公司没有布局的,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过去,国外的创新药进口到中国可以卖很高的价格,而且享受10年的专利期。
现在中国的创新药国外要进口,窗口期也就1-2年,因为中国的创新药很快就出来了,既不侵占它的专利,又能改进,比它做的还好。
所以,现在创新药的价格在中国大幅度下降,我相信后面《我不是药神》这种事情基本上不会在中国再出现了。
随之带来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
疾病没有国界,所以医药也没有国界
我们很多创新药的基础还是与国外的很多知识产权有关,包括它的理论等等,就像是树上的花开在我们的院子里,但树根在人家那边。
现在由于国际关系的紧张,人家一刀下去把树干砍了以后,我们的花还能开多久?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做科研、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个生态。
我们很多做药的培养基或者一些试剂,甚至一些仪器设备都是进口的,在这一方面,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完全的独立自主,还是有一部分依赖于国外的进口,但这个情况也在不断的改变。
比方说制药的生产设备,有几家公司做的非常好,部分可以取代了。包括一些试剂、培养基,有各种各样的公司也在研究。
过去大家赚的是非常辛苦的钱,因为国家经济发展很快,红利很多,所以有很多地方都有机会能够得到很好的回报。
现在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要靠质量取胜而不是靠数量取胜。
在这个情况下,中国人聪明在只要下功夫,就能把这些东西做出来,只是时间问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做医药可能比做IT稍微好一些。
因为疾病没有国界,所以医药也没有国界,这个事情我们体会得非常深。
我们发明了一个治疗淋巴瘤的药叫BTK抑制剂,这也是我国第一个百分百知识产权,反向出口到美国的创新药,过去这种事情都是不可想象的。
这款药出口到美国以后卖得非常好,但我们还不甘心,我们觉得我们比美国的药好,所以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和美国强生的药进行了一次大的比较。
我们在美国的医院、诊所,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几十个医院同时做实验。
结果证明,无论是疗效还是安全性方面我们都胜出了,美国医学界最高级别的用药指南,在治疗这个病上,把我们的这款药放到了最高级别推荐,把另外一款强生的药下放到其他推荐,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我们的这个药在美国,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非常喜欢,它能让淋巴瘤患者的生命得到极大的延续,把过去要死人的病变成了慢性病。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我们的确不能完全做到独立自主,但医药在国际上的交流目前来讲还是比较畅通的。
创新药和仿制药最大的区别就是决策上敢不敢冒险
创新药的企业和仿制药的企业,整个的决策机制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创新型的企业和追赶型的企业运行机制也有很大的不同,它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创新药和仿制药最大的区别就是决策上敢不敢冒险。
举个例子,如果这个东西是现成的,而且是专利过期的药,其实就等于人家把菜谱都告诉你了,哪一分钟放多少盐,油烧多长时间,先放什么,后放什么,炒几分钟。
你照着做不会有错的,顶多是第一次手生,但多做两次一定能做出来,所以几乎没有什么风险。
这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怎么降低成本,怎么样比别人做的更省钱,但想要突破它是不可能的,突破了国家也不批。
而创新药是你不知道前面的路,你想象一个东西应该是可以的,但究竟可不可以,你是不知道的。
就像我们一个月的工资1000块钱,仿制它只需要投入1分钱,这不叫风险。
但创新药经常会出现你的工资收入是1000块钱,但你要做一个决定在临床实验或者实验室里投入1万块钱,这远远超出了一个月的收入了,而且还有可能失败。
失败了以后血本无归欠了一屁股债,这时候你敢不敢干?
这个时候其实就是人对科学的理解,对风险的把控,和愿不愿意去冒这个险,如果不冒这个险,永远成功不了。
好在现在资本市场上也有一些金融家,他们也希望能够支持这种创新,当他们看到这个事情有希望做出来,就会给你钱,大家一起来承担这个风险。
这样的话,就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者,三方一块做这个事情,当然也需要社会以及行业生态对错误的包容。
仿制药不需要,它可能连科学家都不需要,要一个技术员可能就做出来了。
在高光时刻,就要把“粮食”备足
创新药还有哪些负外部因素急需解决?
做企业有正向的外部因素,也要随时考虑到负向的外部因素,这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们经常就会想下雨了怎么办?要未雨绸缪。
医药研发是对资金量要求非常大的一个行业,因为做临床实验、做实验室,需要非常多的投入。
现在的资本市场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处在“寒冬”,很多公司的股价大幅下降,不光是A股,港股、美股都一样,美国一些生物科技的股价,比去年的高光时刻下跌了百分之几十。
在这种时候,对企业来讲,融资就很难了。
但我们的储备就很充足,因为我们坚定我们做的这个事情的正确性,虽然做创新药肯定是有风险的,但这个风险无论金融市场怎么变化,我们也没有出去融资的需求。
我们自己储存了足够的“粮食”,能让我们把这个“寒冬”过去。
我觉得,企业家在高光时刻,就要把“粮食”备足,这样“寒冷”来了以后,你就不至于惊慌。
这是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非常好的理念,把不用的东西先存起来,这对我们的受益非常的大。
(责任编辑:综合)
-
白酒品牌若要在名酒时代开启新篇章,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技艺,还要蕴含现代生机。当下,茅台集团已经迈入了“高质强业”的发展新征程,茅台保健酒业作为茅台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正在加速推进全国市场的布局。 ...[详细]
-
2022年12月31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正式转隶作为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全面树立严管主基调,在采购管理工作中积极对接国资委各项工作要求,加强与其他先 ...[详细]
-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田 鹏近年来,“冬奥效应”带动冰雪运动升温,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春节期间,冰雪经济产业链被进一步激活。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入冰雪世界,探访产业发展现状。依托地域特色发展 ...[详细]
-
▲德国柏林,一名女子骑车经过议会大厦。图/新华社/美联当地时间1月30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2022年四季度季调后GDP初值环比下降0.2%,不及市场预期水平。德国联邦统计局称,这是自 ...[详细]
-
9月1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如期举办。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一条重要分支,自动驾驶企业也是参会的主角之一,仙途智能、西井科技、毫末智行、纵目科技等公司均设立了展台。就布展而言,布局商用车赛道的自 ...[详细]
-
转自:芜湖新闻网芜湖日报记者 陈旻)记者从市人社局社保中心获悉,2022年我市累计减征失业保险费1.89亿元,缓缴困难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6153万元。据介绍,我省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 ...[详细]
-
世界黄金协会:2022年中国金条金币需求同比下降24% 实物黄金投资关注度上升
中国人民银行在11月和12月连续两个月宣布增加黄金储备,两个月总计增储62吨。截至2022年底,人行黄金储备总量已达到2,011吨。金条和金币第四季度,中国金条和金币需求总量为61吨,同比减少20%。 ...[详细]
-
午评:港股恒指跌1.27%科技股走跌 正大企业国际暴涨107.5%
1月31日消息,美股周一收低,道指结束六连涨。港股昨日大跌,跌5%,今日早盘,港股恒指高开低走,截至午盘,恒指跌1.27%,报21789.2点,舜宇光学大跌5%,领跌蓝筹。恒生科技指数跌1.59%,舜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新年首个超级央行周重磅来袭。北京时间2月2日,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将在不到24小时内先后公布新年首份利率决议,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几成定局,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大概率将继续加息50个基点。随着通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