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稳信贷与债券融资 央行“两支箭”持续呵护民营企业
◎记者 张琼斯 范子萌
近两周以来,两支箭A股市场,托稳地产全产业链强势上扬,信贷房地产开发、债券服务等板块涨幅均超过10%;债券市场,融资龙湖、央行碧桂园等纷纷发行中票或进行配股,持续地产债掀起一阵又一阵临停潮。呵护
触发市场情绪逐步高涨的民营因素,是企业来自融资端的持续利好。“第二支箭”的两支箭延期与扩容就是其中之一——11月8日,交易商协会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托稳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信贷民营企业发债融资。
这为民营地产企业融资打开了更大的债券门,同时为市场注入了信心。融资一段时间以来,推动资金“活水”更多流向“缺水”的民营企业,政策端尽展其能。尤其是,信贷支持与债券融资支持“两支箭”双管齐下,为民企融资保驾护航。
“第一支箭”发力:
迈越民企“融资高山”
2018年,为迈越民企“融资高山”,“三支箭”政策组合蓄势待发。信贷支持是“第一支箭”,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是“第二支箭”,股权融资支持工具是“第三支箭”,金融管理部门多箭齐发、多措并举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人民银行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方式,为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提供长期、成本适当的资金。人民银行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工具,自2018年以来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1.49万亿元,下调再贷款利率0.75个百分点,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
此外,监管考核也发挥出指挥棒作用。在宏观审慎评估(MPA)中,人民银行阶段性增加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等相关考核指标,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
在支持政策与市场机构的协同发力下,近年来,民企信贷余额与贷款户数稳步增长。2022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支持小微经营主体5389万户,同比增长31.7%,9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2%。2022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非国有企业本外币贷款(含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6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信贷增速则更可观。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93万亿元,同比增速达24.1%,今年前9个月的增量已超过去年全年。
“作为最早开展房地产按揭贷款等业务的银行,建行用了近30年时间达成超5万亿元的按揭贷款规模,却在不到五年间使得普惠金融贷款规模从数百亿元增至超2万亿元。”高层曾这样描述该行普惠信贷自2018年以来的快速增长。
发挥好大中型银行的 “头雁”作用,激励政策起到了推动作用。2018年至2019年,人民银行阶段性运用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支持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将操作量与其支持民营企业的力度挂钩,利率较中期借贷便利优惠。
中小银行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忽视。今年前三季度,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213亿元,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增加普惠小微贷款共计1.29万亿元。
“第二支箭”升级:
将支持范围扩展至房地产企业
作为 “第二支箭”,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近日延续扩容、再度发力,并将支持范围扩展至房地产企业。
“第二支箭”由人民银行再贷款提供资金支持,委托专业机构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直接购买债券等方式,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这可以说为民企债券加了一个‘保险’。”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君芝认为,“第二支箭”相当于由人民银行提供一定的信用注入。若民营企业发生债务违约,债权人可以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卖出方或担保方获得偿付,从而提升市场对民营企业债券的偏好。
对于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表示,“只有在保证融资可得性的前提下,给金融机构适当的风险补偿,增强金融机构的内在激励,才能形成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
回顾来看,CRMW这一风险缓释工具在推动民营融资上已起到明显效果。数据显示,自2018年四季度交易商协会推动CRMW创设支持民企债券融资以来,截至2022年三季度,累计创设挂钩民企债的CRMW名义本金367亿元,共支持了共271只、1225亿元民企债发行。
本次扩容后,“第二支箭”支持民企债券融资的方式更加丰富,支持对象和政策目标更加清晰。“对于2021年发行总额不到1500亿元以及今年前10个月发行总额仅500亿元左右的民企地产债来说,2500亿元的支持目标若较大比例指向地产债,政策支持的规模将较为可观,且如果政策落地和实施节奏较快,支持效果将更为明显。”东方金诚分析师于丽峰说。
“第二支箭”扩容官宣后的两日,首单即落地。11月10日,交易商协会受理龙湖集团20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中债增进公司同步受理企业增信业务意向。
政策落地进展有序。11月14日,交易商协会受理美的置业150亿元中期票据储架式注册发行。而截至11月15日,龙湖集团已完成200亿元中期票据注册。11月17日,交易商协会受理15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中债增进公司也受理了新城控股增信业务意向。
更多民营房企有望受益于此。据悉,多家民营房企已在沟通对接发债注册意向,交易商协会、中债增进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受理评议工作。
业内认为,从额度出炉到资金落地,这一实质跨越,将能实际提升房企的信用稳定期,也能增强房企未来抵御负债到期压力的能力。同时,将有力引导市场机构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和融资氛围,促进民营企业融资恢复。
“让箭再飞一会儿”
多措并举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9月末,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过1.57亿户,其中私营企业4740.8万户、个体工商户1.1亿户。
近期,为支撑民营经济发展,宏观层面又有多项重要政策推出。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明确将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融资方式。
房地产行业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民营房企的发展现状尤受关注。今年以来,对于房地产的支持政策接续推出,从多渠道呵护民营房企,持续发力支持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除了融资端口,政策亦着力消费端,发力“降成本”,提振市场信心。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这是今年以来住房信贷政策第二次调整。9月30日,人民银行更是7年来首次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市场的信心已在修复当中。“10月植信房地产综合指数在连续多个月低位徘徊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弹,尤其是房企融资困难的短板正在被逐渐修复。”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表示,综合来看,年内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正有望逐步企稳,房地产投资进一步下行的空间较小。
易纲近期表示,房地产销售和贷款投放已有边际改善。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相信房地产市场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探索)
-
无人车配送一哥Nuro裁员过冬!估值86亿美元,谷歌孙正义丁磊投资,落地送生鲜一单运费40元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 | 贾浩楠来源:智能车参考L4寒流,没有停息的迹象。又一家昔日的L4自动驾驶明星独角兽公司宣布大规模裁员——Nuro,复旦高材生、Waymo元老 ...[详细]
-
6月30日上午9时,南宁铁路运输法院开庭审理了“工行2.5亿存款不翼而飞”储户起诉广西银保监局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新黄河记者从储户方代表段女士处了解,庭审持续到10时30分,将择日宣判。代理律师周 ...[详细]
-
记者 薛冰冰7月5日起,国内航线燃油费将迎来今年的第五次上涨,收费标准全面突破2008年7月创下的历史最高记录。界面新闻从同程旅行获悉,多家航司发布通知,自2022年7月5日起,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收取 ...[详细]
-
最新!蔡奇当选北京市委书记!全国31省区市党委换届,全部完成
每经编辑 黄胜 据北京日报,中共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6月30日下午召开。蔡奇受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主席团委托主持全会。出席全会的市委委员89人,市委候补委员15人。全会选举产生中共北京市第十 ...[详细]
-
“云南首富”被监视居住,千亿新能源牛股恩捷股份“爆雷”,华夏基金郑泽鸿、嘉实基金姚志鹏一天浮亏近亿元
11月22日开盘一字跌停。恩捷股份11月21日晚间公告,公司董事长Paul Xiaoming Lee和副董事长李晓华因相关事项被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相关事项尚待进一步调查。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 ...[详细]
-
美国知名房地产线上搜索平台Realtor.com周四在一份报告中称,由于参与竞争的买家数量减少,6月份美国活跃房源数量同比增长18.7%,这是2017年以来数据增幅最大的月份。另一方面,新卖家进入市场 ...[详细]
-
海外工厂“贴码”问题亟待规范从事燕窝食品进口多年的黄玲玲觉得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她一直经销印尼当地获华注册工厂生产的燕窝,在过去,这些贴有“溯源码”、通过海关正规进口的燕窝与走私的“水货”是完全不同的 ...[详细]
-
中国信保这半年:支持7条产业链出口1881亿美元,小微业务费率同比降13.1%
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海运受阻等方面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一系列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对此,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党委副书记盛和泰在6月30日银保监会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出口信用保 ...[详细]
-
北京商报曾经风光一时的网红烘焙正处于落寞时刻。近日,有消费者反映牛角村储值卡使用受限,记者调查后发现该储值卡目前只能在直营店使用,而北京直营店仅剩两家。与此同时,其公司经营状态似乎也表现出“憔悴”的一 ...[详细]
-
英外交大臣宣称要从俄乌冲突中吸取教训用于台湾,中方已多次警告!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艺璇】据路透社6月30日报道,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当日宣称,西方必须从未能阻止俄乌冲突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将这些教训应用于台湾,以“保护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中方此前已不止一次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