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机器人加快成长 协同创新至关重要
原标题:自主品牌加快成长
来源:经济日报
2022世界机器人博览会“机器人+制造”区域展示的自主一款新能源电池盒生产线。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举行的品牌“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机器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加2021年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快成其中,长协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同创比2015年增长了10倍,新至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关重
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自主极大改变着人们的品牌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机器
应用范围更深更广
机器狗劲歌热舞,人加仿真人形机器人一展歌喉,快成配送机器人送货,长协机器人“医生”远程做手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新材料等多种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加快融合,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大显身手,不断孕育出新模式新业态。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智友研究院院长、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表示,劳动力短缺和成本增加,拉动机器人高速增长,是市场长期刚性需求。而在这种增长中,机器人呈现出应用范围更广泛、应用程度更深的趋势。
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据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介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覆盖国民经济的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2021年我国服务机器人的产量达921.4万台,同比增长48.9%。特种机器人市场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太空机器人、深海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高复杂度的产品实现了重要突破。
“过去是手机或者汽车行业用机器人多,现在新能源、服务业以及农业领域都开始应用机器人。”王田苗说,过去是大企业用机器人,现在中小企业甚至只有几十人规模的企业也在应用。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超300台,比2012年增长约13倍。
服务机器人在餐饮、教育、医疗、物流等领域广泛应用。比如,刚刚闭幕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美团展示了自动配送车和配送无人机,通过智能化调度实现自动化配送,进一步提升效率。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43.9万余家,其中,今年1月至8月新增注册企业7.9万余家。
特种机器人上天下海已成现实。空间站里大小机械臂在太空可协同开展舱外操作任务,自供电软体机器人实现了万米海底深潜和驱动,还有机器人能够在石化、船舶等高危行业场景下智能、高效地完成任务。
国产替代速度加快
在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高速发展的同时,受益于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驱动,国内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销量增速和市场占比持续提高。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累计销售工业机器人27.1万台,同比增长50.1%,增速较上年加快30.1个百分点。其中,外资品牌机器人销售18.4万台,同比增长49.7%,增速较上年加快26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8.7万台,同比增长50.8%,增速较上年加快38个百分点。2021年自主品牌机器人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为32%,比上年提高。
从市场占有率看,2021年自主品牌机器人在电气电子设备及器材制造、汽车制造、金属加工行业的市场份额上升,在食品制造、塑料及化工用品制造行业的市场份额下降。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水平,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机器人分会执行副理事长、秘书长宋晓刚认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每个环节以及相关的零部件都有了相关企业。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覆盖面也逐年扩大。宋晓刚介绍说,目前自主品牌机器人的覆盖面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在一些细分领域的优势明显,比如冶金行业炉前机器人,还有家具、陶瓷卫浴和光伏行业的机器人,这些行业不大,但直接关系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改善环境能否顺利完成。未来,在应用范围上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作为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新松机器人成立20多年来,已经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产品。产品累计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4000余家国际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公开资料显示,新松机器人是多家知名汽车生产企业的设备供应商,随着高端制造产业升级,机器人国产替代加速,新松机器人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协同创新至关重要
尽管进步巨大,国内机器人产业仍任重道远。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直言不讳:“国内机器人产业除了专用芯片以外,基本都有了,但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精和好的问题。”
赵杰认为,未来机器人的硬件部分可能会逐渐走向标准化、模块化甚至单元化。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机器人的设计、结构、运动控制、可靠性等关键技术上。特别要注意,机器人是一个机电强耦合的产品,单项技术的突破对整机性能的提升贡献是有限的。
如何提升国内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赵杰认为,要利用好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用制度的优势实现系统性突破。
宋晓刚也表示,国内机器人产业确实存在市场占有率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机器人成品上,也包括零部件、软件等环节。主要是研发创新不够,包括创新能力不够、投入不够以及市场应用不够。
如何解决制约创新的这些矛盾,是宋晓刚反复思考的问题。“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对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他表示,国内的机器人企业相比国际大型机器人企业体量小,创新研发投入有限。通过与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协同创新,在获得更多研发投入的同时,也能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生产需求,研发相匹配的机器人设备。以应用拉动机器人整机产业的发展,整机又带动零部件领域技术进步,最终实现全链条共同提升。
这一思路得到了相关部门政策的支持。郭守刚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积极拓展行业应用,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组织产需精准对接,加快成熟场景普及推广,加大新兴领域产品创新,做强细分领域特色应用,助力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时,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在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在广阔的市场需求带动下,预计国内机器人赛道的火热将会持续。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下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有望超20%,全年销量30.3万台,同比增长15%至20%。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预测,2022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74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8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6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22亿美元,5年年均增长率达22%。
(责任编辑:百科)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2022年11月22日,A股上市公司正式迎来“5000家”时刻,其中沪市上市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如果要为沪市公司绘一幅最新的画像,最显著的特征应该 ...[详细]
-
00832)发布公告,2022年8月份,集团取得物业合同销售额人民币17.35亿元,同比减少为67.0%;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26.5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为63.7%;每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为人民币653 ...[详细]
-
2022年9月6日12时19分,长征二号丁遥六十七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遥感三十五号05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二丁整装待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供图执行本次任务的长 ...[详细]
-
英国《金融时报》9月6日消息,尽管加密货币市场处于熊市,但新加坡最大银行星展计划扩大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业务。该行表示,希望扩大数字交易所规模,并为其亚洲30万富裕客户外的更多客户提供服务。星展银行CE ...[详细]
-
央视网消息:11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处置工作举行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发热门诊全天候开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知 ...[详细]
-
界面新闻获悉,9月6日,SK海力士宣布,将在韩国忠北清州市建设新半导体生产工厂M15XeXtension)。公司综合考虑市场情况等,决定在已确保的用地上提早开工M15的扩建工厂M15X。SK海力士计划 ...[详细]
-
当地时间9月5日,拜登开玩笑称从“180年前进入国会以来”,一直在为降低处方药价格努力。2020年拜登曾口误称与市长们的合作“从180年前进入参议院就开始了”。 ...[详细]
-
中汽协会数据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7月,我国整车出口环比和同比均呈增长,表现依然出色。2022年7月,我国整车出口27.5万辆,环比增长10.7%,同比增长60.5%;整 ...[详细]
-
北京时间31日凌晨,美股周二尾盘跌幅扩大,主要股指可能录得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美联储和其他全球央行行长继续暗示,尽管将对经济增企业利润产生负面影响,他们仍将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这让美股的夏季反弹趋势 ...[详细]
-
每经记者 王紫薇 每经编辑 刘雪梅 2022年,健身市场继续火热,团课的风潮还没过去,私教的需求已经萌生。作为健身产业的颠覆者,健身产业互联网平台乐刻运动决定率先将竞争的重点转移到对优质教练资产的角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