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卫星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近日,国碳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碳卫星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卫星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首次证实了中国碳卫星具有城市级别碳排放监测的成功城市测能力。在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支持下,用于氧化本研究联合使用了欧洲哨兵卫星的碳排二氧化氮观测。研究结果日前在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发表。放定
本研究联合应用了中国碳卫星二氧化碳观测数据和欧洲哨兵卫星的量监二氧化氮观测数据,选取了我国唐山和日本东京两个个例,国碳定量计算了人为碳排放和二氧化氮的卫星相关性。计算结果和排放清单给出的首次结果一致,论证了通过联合应用中国碳卫星和欧洲哨兵卫星的成功城市测协同观测,可以对二氧化碳/ 二氧化氮排放比例进行定量监测。用于氧化同时,碳排这也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空间监测人为活动碳排放的放定能力。
2016年12月,中国碳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发射升空并在轨运行,成为世界第三颗温室气体卫星,目标是实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的高精度监测,为碳排放科学研究提供卫星资料。中国碳卫星是一颗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其上搭载了主载荷“高光谱分辨率大气二氧化碳探测仪”和辅助载荷“云和气溶胶偏振成像仪”。其中,主载荷高光谱分辨率大气二氧化碳探测仪,利用对地球反射的近红外/短波红外太阳辐射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探测。
2020年初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与欧洲空间局签署了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推动中国碳卫星加入欧洲空间局第三方卫星数据应用计划,也表明中国碳卫星及其观测数据开始逐步走向世界。本研究在该协议的支持下,联合使用了中国碳卫星和欧洲哨兵卫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碳卫星的监测能力。
据介绍,我国下一代碳卫星的论证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卫星的研制工作也即将启动。新一代卫星将在进一步提升探测能力,以提高排放量估算的准确性,同时将具备协同的二氧化氮观测能力,用于更好地对人为碳排放量进行独立测算。(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责任编辑:知识)
-
央行支持开发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证监会支持房企合理债券融资
【中国11月LPR出炉,连续三个月维持不变】中国11月LPR出炉,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与上月持平,连续三个月维持不变。解读:业内人士认为,受MLF利率保持不变、资金 ...[详细]
-
“2022年,什么行业才是‘朝阳产业’?”有人在社交平台上一遍又一遍的询问着。但在全球经济形势以及疫情的影响之下,没有人敢对未来的行业走向,给出板上钉钉的答案。“要么跟着资本走,要么跟着‘利润’走”, ...[详细]
-
最近超市餐饮店会恢复营业吗?市商务委回应4月12日,上海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结合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保障实际需要,本市超市卖场相关网点解封工作将分区分类稳妥推进,把严格落实疫 ...[详细]
-
来源:快消八谈受困成本,促销难见成效的情况下,各纸巾企业体会到了赚钱不易,业绩纷纷出现下滑。截至4月11日,三大纸巾企业2021年业绩数据均已披露,恒安国际营收、净利润双降,维达国际净利润下滑12.6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证券时报记者 叶玲珍11月21日晚间,002812)发布公告,于11月20日接到董事长Paul Xiaoming Lee下称“李晓明”)及副董事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疫情发生以来,大量农民滞留城市,特别是长春)吉林)两市滞留农民较多。由于当前备春耕生产在即,和疫情防控一样,成为压倒性任务。”在4月12日举行的本轮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33场新闻 ...[详细]
-
羊城晚报记者 丁玲71岁的王石,在交棒万科管理权5年后,又开启了创业的“第二春”。4月8日,港交所网站显示,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联合发起的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Destone Acquisition Co ...[详细]
-
【应急管理部通报一季度发生4起重特大事故】4月12日,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申展利介绍,一季度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53.1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6人。一季度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608起、死亡393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4月8日,与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称“中建二局”)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碧水源副董事长、总裁黄江龙与中建二局副总经理张绪海出席签约仪式,并进行座谈交流。黄江龙欢迎张绪海一行到访,并介绍了碧水源的发展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