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各得其宜网 > 焦点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杜鹏:癌症不会传染,但有“聚集性”现象
各得其宜网2025-07-06 12:20:00【焦点】3人已围观
简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实习生 胡冰月 北京报道 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些关于癌症是否会传染的探讨。就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杜鹏在接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实习生 胡冰月 北京报道 近期,聚集性在社交媒体上,北京出现了一些关于癌症是大学杜鹏否会传染的探讨。就此,肿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医院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杜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癌症癌症不会传染,传染但确实存在“聚集性”现象,现象即一家人或者一个家族中出现多个家属患癌的聚集性情况。
实际上,北京目前癌症病例数在不断攀升。大学杜鹏2月9日,肿瘤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癌症中心陈万青教授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了一篇论文。医院据估算,癌症2022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约482万例,传染中国癌症死亡病例约为321万例。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下称“IARC”)2021年1月发表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病例300万例。
面对癌症高发的现实形势与呈现的上升趋势,明确其发病特征并进行针对性预防十分迫切。杜鹏表示,癌症的高发年龄是50岁到70岁,50岁之前和80岁之后发生癌症的机会相对较小,但不代表不发生。杜鹏同时指出,容易让癌症“找上门”的不良习惯大致有五个:抽烟、饮酒、饮食习惯不良、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生活作息不规律。
“肿瘤都不是急性发作的,而是外界致癌物和人体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需要进行防癌,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癌症预防,杜鹏特别强调说。
癌症会传染吗?
不久前,四川省肿瘤医院在其公众号上提到几个“夫妻”“兄妹”患癌症的病例。如有半年内两兄妹接连确诊癌症,67岁的李女士因腹部剧痛到医院就诊,经确诊为巨块型肝癌。幸在发现及时,经过治疗后李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半年后,李女士的哥哥又被查出了肝癌晚期。
家中同患一种癌症的情况也发生在刘先生身上。已年过60的刘先生因难忍胃部不适到医院就医,被诊断为胃癌,随后刘先生赶快让妻子和女儿也做了检查。据检查结果,妻子被确诊为胃癌早期,两个女儿虽未患癌,但幽门螺杆菌严重超标,癌变风险很高。
癌症会传染吗?杜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根据中国疫控中心(下称“CDC”)给出的定义,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中国目前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类,共40种。而癌症不在CDC的划分之列。据了解,传染病需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染人群三个特征。
“癌症是人体正常的细胞暴露于外界环境的致癌物,在其长期作用再加内部基因突变,人体正常细胞恶变成为癌细胞,这种癌细胞是不会传染的。”对于癌症的发病机理,杜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称。
但杜鹏指出,对油烟、烟草等潜在致癌物的接触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当前患癌风险逐渐增大,癌症高发的趋势越发明显。癌症作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
面对我国癌症高发的形势,知晓发病特征是做好针对性预防的前提。杜鹏指出,在不同的年龄段,某些肿瘤的发病率是有特点的。比如20岁左右或者20岁以前,白血病、骨肿瘤、男性的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率要高一些;20岁到40岁,乳腺癌的发生率比较高,或者说卵巢肿瘤发生率比较高;四五十岁以后,胃肠道肿瘤、肺癌、宫颈癌、食道癌等肿瘤的发生率要高。
国家癌症中心(NCC)2022年2月27日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杂志上公布的最新癌症登记年度报告指出,在15-44年龄组和45-59年龄组中,乳腺癌新发病例分别为6.3万例和14.6万例,均排名相应年龄段女性癌症发病数首位。按照年龄划分,60-79岁年龄组的癌症病例最多,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22万例和76.3万例;其次为45-59岁年龄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7.4万和59.8万例。
除了明确“防癌节点”外,日常生活中容易增加患癌风险的一些不良习惯也需引起注意。杜鹏认为主要有抽烟、酗酒、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五方面。其中,抽烟是许多肿瘤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酒精对食道癌、胃癌、肝癌等都是高危因素;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摄入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高淀粉,蔬菜、纤维素摄入过少等;生活作息方面,比如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缺乏锻炼等需引起注意和重视;而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易引起幽门螺杆菌、乙肝病毒、乳头状瘤病毒的传播。
对于以上不良习惯,杜鹏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如在改善个人卫生习惯上,实行分餐制,避免一些病原菌通过饮食传播;此外要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等。
“聚集性现象确实存在”
虽然癌症不会传染,但需要警惕癌症“聚集性现象”,即一家人或者一个家族中出现多个家属患有癌症的情况。
为何癌症会出现聚集性现象?杜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癌症有遗传因素,人体内都有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当致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肿瘤细胞就会恶变,这种癌基因会遗传,癌症患者的下一代患癌症的风险会高一些。
美国医学会肿瘤学杂志2020年10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梅奥医学中心研究团队对2984名确诊的癌症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超过八分之一(共397人,13.3%)的癌症患者具有与癌症相关的可遗传基因突变。
除遗传因素外,杜鹏也指出,一些致癌物的存在也促使癌症聚集性现象的出现。比如乙型肝炎病毒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乳头状瘤病毒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导致胃癌的发生率增加等。
2020年11月27日,IARC发布了最新的致癌物名单,共计1023种致癌物,其中1类致癌物121种、2A类89种、2B类致癌物315种、3类致癌物498种。按照IARC给出的定义,1类致癌物“对人类具有明确的致癌性”。上述名单中,与我国饮食结构息息相关的1类致癌物包括烟草、酒精、黄曲霉素、槟榔、幽门螺杆菌、咸鱼等。
此外,杜鹏还补充说,一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也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河南林县的食道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出很多,但不是由传染引起的,而是由于这个地区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相似而导致的。
公开资料显示,河南林县(现称林州市)地处山区,土地贫瘠且经常缺水,新鲜蔬菜水果较少,维生素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饮食结构单一,当地居民多以腌制酸菜和谷物作为主要食物来源。
癌症预防:早筛早诊早治
根据国家卫健委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曾表示,近十年来,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在已经从30.9%上升到40.5%,提高了将近10个百分点,但是与发达国家5年生存率还有一些差距。对此,赫捷强调,要想提高癌症生存率,预防和早诊早治比较关键。
那么哪些人群需要重点预防癌症?杜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重点防癌人群有以下三类:家族中有遗传肿瘤史的人群,也就是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人患过肿瘤的这类人群;生活环境比较恶劣的人群,比如生活在山区、重工业城市等环境中的人群;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比如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过度劳累、熬夜,或者饮食习惯不健康的人群,同时高龄人群也是重点防癌对象,尤其是50岁到75岁之间的人群。
据了解,癌症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指戒烟戒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针对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干预;二级预防指通过癌症早筛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则是指对癌症患者防止复发、减少并发症、防止致残等。一级预防侧重患癌前的常态化预防,三级预防则侧重患癌后,相比之下,对于有潜在患癌风险的人群,二级预防对于降低癌症发病率、减轻患癌负担更为重要。
而癌症早筛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关注和重视。据了解,早在十多年前,中国就陆续启动了一系列癌症筛查项目,如2005年启动的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07年启动的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以及2009年启动的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等。
近年来,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家对于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也给予重点关注,并多次发文部署。如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强调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癌症早筛早诊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资本也纷纷布局早筛行业,癌症筛查技术也在迅速发展,更多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癌症早筛产品逐渐面世与应用。据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1CC中国癌症早筛趋势报告(2021版)》梳理,当前癌症筛查技术百花齐放,既有影像学、内镜筛查、血清学等传统筛查方式,也有液体活检技术等其他筛查手段,以便更好地满足癌症患者的临床需求。
不过,当前早筛的推进仍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如部分患者对肿瘤早筛的认知不足、医保未覆盖、早筛费用高等。
而对于我国癌症防治的未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70%和8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并持续提高;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作者:朱萍,实习生,胡冰月)
很赞哦!(46)
相关文章
- 落马235天后,大搞金融腐败的王滨被“双开”!6万亿国寿产寿险将帅齐换,行至“无人区”
- 美向乌提供约400亿美元额外援助计划受阻,有共和党参议员阻止其“快速通过”
- 美战机又现着陆事故:一架F-16滑出跑道 军方展开调查
- 热搜!商丘恒大一楼盘买车位才能交房,当地住建局回应!网友:坐地起价、强买强卖!
- 本土新增感染者连续七天破两万,精准防控难在哪里?
- 美股的坏消息:连苹果也一周跌掉8%
- 顿涅茨克遭炮击 一超市起火
- 快讯:汽车股集体上涨 小鹏汽车涨近7%长城汽车涨近5%
- 为何对中国芯片行业进行最大单笔投资?大众软件公司全球CEO回应
- “押中”4倍牛股浙江建投,9亿债权变为47亿股权,央企中国信达开始套现!
热门文章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机构论后市丨全面修复行情的第二波即将开启,成长板块有望迎反弹
- 光大证券:维持协鑫科技买入评级 利润高增长 产能逐渐释放
- 刚刚!巴菲特致股东信来了,有八大看点!美国1.8万人死亡,流感季提前来袭
- 企业年金改革需求日益迫切 学者呼吁应与第三支柱同步改革
- 多地原“一把手”落马 农信社改革化险如何走
- 热搜第一!董明珠在与公司某80后男高管谈恋爱?当事人回应:低级、下流、无聊!
- 警惕牛市陷阱!大摩著名空头:美股3月面临下跌风险
- 男子生前的信用卡欠款58000元 银行向家属索赔被要求证明亲属关系
- “足不离港”开立内地账户!大湾区支付互联互通加速,港澳代理见证开户累计交易112.9亿元
- “锂都”深夜通告:严厉打击这些行为!